順店鎮堅持保護傳承并重,優勢特色并舉,深度挖掘刺繡文化資源潛力,將順店刺繡從“指尖技藝”實實在在轉化為“指尖經濟”,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人才動力與產業活力。
順店鎮素有“中原刺繡第一鄉”的美譽,非物質文化遺產“順繡”在這里傳承了千年。順店刺繡源于北宋時期,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,順店刺繡技藝結合了蜀繡、湘繡等技藝特點,發展成為汴繡的一支,逐漸形成了構圖秀麗、針法多變、平整細膩、繡工精細的地方特色,使其指尖上的技藝更加精湛。2009年,順店刺繡技藝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順店鎮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,堅持把發展刺繡產業與保護傳統文化技藝相結合,通過打造刺繡產業園,形成產業集聚效應;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做好人才培訓;培育市場主體,激發市場活力等多種舉措,推動順店刺繡“繡品變產品、秀片變名片”的轉變。
首先,生產方式由原來的家庭作坊式生產發展為聯戶加工、專業化經營的新模式,刺繡方式由過去的手工刺繡發展為以機繡和電腦繡花為主,形成了絲織綢緞專營戶、壽衣專營戶、秧歌衣專營戶和加工專業戶等規模式生產經營的新局面。其次,在品牌意識帶動下,繡品也由古裝戲衣、包頭、手帕發展為織繡、秧歌衣、壽衣、布景、道具等40多類240多個新品種。產品不僅手藝精湛,圖案設計新穎,而且花樣別致,色彩絢麗,深受各地用戶青睞。
目前,順店刺繡己輻射全鎮39個行政村以及朱閣、花石、火龍多個周邊鄉鎮,具有較大規模的機繡加工60家,手工繡40家,刺繡專業戶4431家,從事刺繡行業人員6000人。產品銷往上海、北京、石家莊、天津、西安、新疆等地,不少繡品還出口日本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等國。